1、調節池塘中的鹽度
調節鹽度是我們養殖老板調節蝦塘中,讓對蝦在淡化后有適當的鹽度,為投放蝦苗做好準備。我們珠三角地域,鹽度的主要來源有:買海水、濃縮海水、海水晶、粗鹽、或地下水,以調節池塘中鹽度。
大量實踐表明,在我們珠三角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鹽度在1-3格時放苗就比較理想。這個鹽度既能滿足南美白對蝦的正常生長,又可以節約成本。
淡化時應遵守先快后慢、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尤其是純淡水地區應釆取“二次淡化措施“,以減少由于苗種淡化不徹底而造成放苗后因水質環境不適應而死亡的比率。
2、提前找蝦苗試水
在池塘都準備好后,拿苗回來池塘里試水,蝦苗放入池塘里24小時成活率在9成以上基本就可以放了。如果沒有9成以上的成數就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試水成數低,有可能是PH值、總堿度、氨氮、亞硝酸鹽、水體藥殘等的問題,有很多客戶試苗成數不高,買仙桃科洋生物的有機酸解毒靈3畝/瓶和黑金剛解毒底凈3畝/包一起潑水解毒,試苗的成功率就提升很多
3、提供池塘充足的營養
如果是清水放苗,或者培藻后放苗,都要及時在放苗前一天,在水體里面補充復合菌(EM益藻多+東風--21),聚能鈣、抗應激硬殼寶、高溫C應激靈,避免蝦苗入塘后沒有充足的食物來源而影響蝦苗的成活率。
4、放苗前的準備
理論上南美白對蝦最適生長溫度為28~32℃,生存溫度為9~47℃,15℃停止攝食,8℃開始死亡。近年來有些養殖老板反映,當水溫達到12℃時,也有死亡現象。
選擇在什么時候放苗,天氣與水溫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提前關注天氣預報。因為蝦苗剛放下去的時候,抗應激能力差,所以必須選擇好的天氣進行放苗,陰天或者晴天早上為最宜。放苗當天,提前2個小時使用高溫C應激靈+聚能鈣或抗應激硬殼寶潑灑,防止蝦苗剛放下到池塘發生應激反應、退殼不遂等而影響成活率。
5、放苗
在養殖池塘一角,用三條竹竿圍成一個三角形苗區,目的是防止蝦苗袋在池中浸泡感溫時,被風吹到池中,影響放苗工作。以上三條竹竿的二條,分別插地豎起,另一條竹竿橫跨二條竹竿放在水面。
蝦苗運到蝦塘后,立即放在放苗區浸泡30分鐘左右,目的是使蝦袋感溫,調節袋內水溫。當浸泡到30分鐘時,用水溫計測定袋內水溫和池塘水溫。兩者溫差小于或等于2℃時,可以解開袋口放苗。如果兩者水溫大于2℃,應繼續浸泡,直至使兩者溫差達到上述要求。
開始放蝦苗時,先解開袋口,讓池塘水慢慢流入蝦苗袋,然后慢慢提起袋角,讓蝦苗自由游到蝦塘。以上動作反復幾次,直至把蝦苗全部放出。切勿過急過快放苗。
6、喂食優質開口料
一般建議在放苗第二天,對蝦苗進行觀察,如果對蝦沒有白苗的情況,證明蝦苗已經適應池塘的環境,應該及時進行投喂。投喂餌料可以選擇優質開口餌料(首選當然是開口料之王-高純誘食酵母加蝦片)。并可以適當拌喂一些維生素(白金快大寶、黃金金多維、高穩C應激靈)或者乳酸菌口服液、乳酸菌寶等。
南美白對蝦苗種放養有關的幾個技術要點:
蝦苗的選擇與運輸
選購優質蝦苗是養蝦成功與否的關鍵,只有選購不帶致病細菌和病毒的蝦苗,才能保證養殖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到所在海區水質好,信譽高的蝦苗場選購蝦苗。憑肉眼進行觀察,健康蝦苗有如下特征:健壯活潑、體形細長、大小均勻、體表干凈、肌肉充實、腸胃飽滿、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游泳時有明顯的方向性、身軀透明度大、全身無病灶
裝苗密度視運輸時間長短、蝦苗規格、水質狀況及水溫等因素而定,應保證蝦苗在運輸途中不缺氧。水溫在18-26度之間,蝦苗規格在0.8-1.0厘米之間,水質狀況良好時,每袋可裝到15000尾左右。
清塘消毒與回水
南美白對蝦對水質要求較高,池底過多的有機物極易使白對蝦感染疾病而死亡。經測定,蝦池中氨氮濃度在0.3mg/L以下,亞硝酸鹽濃度在0.2mg/L以下,溶解氧在 5mg/L以上,硫化氫濃度保持在0.01mg/L以下較為理想。放養前必須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曝曬池底,清除一切敵害生物,如有螺、蚌、貝,用滅螺凈清除,有青苔、藍藻、浮萍用藍藻青苔凈清除,每畝放150公斤左右生石灰改良底質;厮畷r必須用篩篦過濾,防止雜物及一些敵害生物進入;必須殺菌消毒,常用藥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異氰尿酸鈉、海因類、二氧化氯、季胺鹽類、碘制劑等。如仙桃科洋生物的(弧菌速滅、強力碘殺菌消毒效果非常好)
苗種淡化與水色培養
南美白對蝦雖然可以在淡水中生長,但其所要求的養殖技術參數與淡水蝦有所不同。幼苗期,可在蝦池一角用無毒、不滲水的塑料膜圍成一個獨立的蝦苗池,用來培育和淡化蝦苗之用;蝦苗池的鹽度必須與蝦場淡化終止時的鹽度相當。目前出售的蝦苗一般淡化至千分之六到千分之十,進入蝦苗池后,必須逐漸加水淡化。用10-15天時間淡化至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時間過短會使蝦苗生長受阻;pH值在幼蝦期須保持在8.0-8.6范圍內。
南美白對蝦幼苗對餌料基礎的要求很高,餌料基礎的直觀反映是蝦池的水色。良好的養蝦水色以黃綠色或淡褐色為好。
肥水的主要作用和目的:
(1)培育浮游藻類提供天然餌料,提高放苗成活率。
(2)促進蝦塘微生態平衡的建立,減少水溫波動。
(3)增加水體溶氧。
(4)改善水質指標,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
(5)降低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6)提高蝦的生長速度,縮短養蝦周期。
(7)降解重金屬離子毒性。
(8)肥水后保持合適的透明度,起到遮蔽的作用,減少應激和相互殘殺。
(9)降低有機污染
施用一些復合性有益菌種如EM益藻多、東風--21、枯草芽孢桿菌,基肥如氨基酸金太肥、單細胞精華素,氨基酸肥水膏、六效肥水膏、氨基酸藻源,使其在水體中形成優勢菌群,有益藻類和浮游動物等天然餌料,對促長防病相當有益。
放苗注意事項
1.放苗宜安排在晴天上午或傍晚,雨天和烈日的中午不宜放苗;
2.同一個蝦池的蝦苗應一次性放足,以免出現“公孫蝦”現象,影響生產效益;
3.放養密度不能過高,應依據蝦池的實際情況,一般在4-5.5萬只/畝;
4.蝦苗應在上風處投放,并且應先把蝦袋放在蝦池中,等袋內水溫與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