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白尾病
病 原:為白皮極毛桿菌。
病 狀:尾部皮膚出現白色,逐漸向前蔓延,魚不久頭朝下,尾朝上,很快死亡。
治 療:同暴發性出血病
(七)、豎鱗。ㄋ慎[。

病 原:水型點狀極毛桿菌。
病 狀:魚鱗豎起,向外張開,體表粗糙。
治 療:同暴發性出血病
(八)、肝腎。◥鄣氯A氏。
病 原:愛德華氏桿菌。
病狀及病變:胸腹部皮膚有紅斑,腹部膨大,個別穿孔,肛門紅腫外翻,剖檢見肝腎腫大、出血、潰爛、胸腹內有多量淡紅色液體。
治 療:同暴發性出血病
(九)、混合感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癥
病 因:由多種細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癥。
病癥及病變:全身敗血癥,或具有肺炎、尿道炎、胃腸炎、鰓腺炎、白眼、體表腐爛牲病等混合癥狀及病變,或不見明顯癥狀突然死亡,解剖病變不明顯。

原發性腸炎
治 療:
1.水體處理和藥物潑灑:同爛身、爛尾病。
2.結合內服:選用如下藥方輪換配料飼喂,每天2-3次,連喂4-5為一療程。
每公斤飼料用量為:
①益達混感迪5克 +黃金敗毒液(或虎黃合劑) 10克 + 多糖1000(或多糖健壯素)5克。
②高效魚病靈(或魚血康)5克 + 黃金敗毒液(或五黃抗毒先鋒) 10克 + 水產多維5克 。
③病情特別嚴重者:高效魚病靈5克 + 魚血康5克 + 黃金敗毒液(或五黃抗毒先鋒) 10克 + 多糖1000(或多糖健壯素)5克。
④待病情穩定后,迅速補充益生菌,每公斤飼料添加強力腸康素(或腸胃舒、厭食拖便靈)5克 + 多糖1000(或多糖健壯素)5。
(十)、肝膽綜合征
本病多因長期投喂營養不全、發霉變質的飼料,或養殖水體重金屬、農藥及其它有毒物質含量超標,或長期不當用藥和過量用藥等引起。
病癥及病變:病輕時無明顯癥狀,病重時體色灰暗,頸部、四肢及身體浮腫,眼睛混濁,行動遲鈍,常浮于水面,最后絕食死亡。解剖多見肌肉水腫,腹腔有多量惡臭混濁的液體,肝臟腫大,顏色變白、變黃或發黑,易破碎,膽囊腫大

肝膽綜合癥
治 療:
1.減喂精料,增喂果蔬類飼料,合理用藥和使用清潔、干凈水源。
2.用以下藥方輪換飼喂,每天1-2次,連用一段時間。
每公斤飼料用量為:
①肝胃寶(或強力膽胃平) 2 克 + 魚蝦活力寶(或誘食快大素)3克。
②保肝利胃素(或強力保肝寧) 2 克 + 強力腸康素(或腸胃舒)3克。
(十一)、營養代謝障礙病
本病多是由于長期、過量投喂含蛋白質高或含油脂高,或營養不全、發霉變質的飼料,造成魚類新陳代謝障礙引起。
病 癥:病輕時無明顯癥狀,病重時外表異常,體色灰暗,身體浮腫,眼睛混濁,且平衡失調;食欲減退,常浮于水面,最后絕食死亡。
病 變:解剖多見肌肉水腫;腹腔及腸管有多量黃色或灰黑色的脂肪,腹水增多,且渾濁惡臭;肝臟腫大,呈黃色或土黃色,易破碎,肝細胞糜爛,膽囊腫大。
最大特點:開始食欲基本正常,但喂得越多,死亡就越多;減料死亡量即下降;有的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
預 防: 本病的防預主要是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在6-9月份的高溫、高濕季節減喂含蛋白質和油脂高的飼料。
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平時選用肝胃寶或強力膽胃平、強力保肝寧及強肝利胃散等,按說明長期或定期飼喂,對預防本病有良效。
治 療:
1.水體處理:參照前面有關章節。
2.更換新鮮飼料:立即停喂蛋白質高、高油脂高或發霉變質的飼料,改喂合適的新鮮飼料。
結合內服藥物:選用如下配方交替飼喂,每天2-3次,連喂4-5天為一療程。
每公斤飼料用量為:
①肝胃寶(或強力膽胃平) 2 克 + 魚蝦活力寶(或誘食快大素)3克。
②保肝利胃素(或強力保肝寧) 2 克 + 強力腸康素(或腸胃舒)3克。
③肝胃寶(或強肝利胃散) 2克 + 誘食促長素3克 +多糖1000(或多糖健壯素)5克。
(十二)水霉病
病 原:為水霉菌,多經傷口感染發病,寒冷的冬春季易發。
癥 狀: 病魚體表有棉毛狀的霉菌菌絲生長,俗稱“生毛”。
治 療:每畝每米水深用強力水霉凈50毫升 、強力碘(或高效活性碘、六黃解毒調水寶、本草解毒改水靈) 600毫升,加水稀釋分別潑灑(潑完一種又一種)。
(十三)、寄生蟲病
1.車輪蟲病:本病幼魚特別易發,常造成大量死亡。鏡檢鰓片及體表粘液,可見多量圓形、車輪狀滾動的蟲體,鰓部粘液增多,常繼發爛鰓病。
2.指環蟲病:蟲體主要寄生于鰓部及體表皮膚,常繼發爛鰓病引起大量死亡,且治療較為困難。
3.小瓜蟲。òc。:小瓜蟲在水溫15-20℃及陰雨天繁殖最快,主要寄生于鰓部及體表皮膚,嚴重者見皮膚布滿小白點。硫酸銅能促使小瓜蟲生長繁殖,故該病禁用硫酸銅。
4.錨頭蟲病:主要寄生于體表及眼睛、口腔等處,可見體表有散在性的紅點與脫鱗,其上面有一條針狀錨頭蟲,該病對大小魚都危害嚴重,以偏酸的瘦水塘易發。
5.斜管蟲病和纖毛蟲。ɡw毛蟲包括舌杯蟲、鐘形蟲、聚縮蟲及累枝蟲): 這些病初期無明顯癥狀,大量寄生時會引起大量死魚,對魚苗危害尤為嚴重。主要寄生于腮部及體表,酸性水塘及混濁水源易發。
